近日,有个别用户反映水龙头出水经口罩过滤一定时间后,在口罩表面截留有一定量的黑色物质,因此对自来水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衣雪松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衣教授介绍,我国现行的制水规范中,一般采用常规的制水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天然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经此四段处理工艺处理,可去除水中绝大多数的有机胶体、悬浮颗粒和微生物及部分的溶解性离子,其中的过滤段通常采用石英砂滤池,石英砂粒径0.5毫米左右,滤料层厚度0.7毫米左右,所形成的孔隙尺寸约80微米,且仅能将水中粒径大于30微米的悬浮物截留分离,小粒径的悬浮物穿透滤池保留在水中。再经过消毒杀灭致病微生物后,即可满足国家现行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针对医用单层无纺布口罩的过滤功能,衣教授指出,其过滤孔径通常小于10微米,厚度0.3厘米。显然,石英砂滤池对颗粒物的截留能力远小于医用单层无纺布口罩;由于自来水中含有铁、锰等微量元素,合格的饮用水通过口罩的吸附和沉积作用,水中的微量物质会截留累积到口罩上,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就会变成颜色较深不溶于水的氧化物,所以口罩截留物呈黄褐色或黑色,表面看这些深色物质像是自来水中的污染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只是一个“障眼法”,并不能证明水质不干净。这也是家用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表面呈现黄、黑等颜色及每3~6个月需要更换滤芯的原因。其实氧化现象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如新鲜的苹果切好后,在空气中放置也会氧化成黄褐色。同样的,电解水试验也是一种视觉上的“骗局”。所谓的水电解实验,主要是因为电解器的阳极金属在电解作用下于导电溶液中发生的电腐蚀现象,在阳极附近产生红色或棕色的絮状沉淀,阴极附近产生水中的氢离子电解变成氢气产生大量气泡。其反映的只是水样的电导率的大小,而电导率并不能作为判别水质好坏的依据,只能用以鉴别是否为纯水。衣教授认为,按照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铁的含量应不超过每升0.3毫克、锰的含量应不超过每升0.1毫克。自来水不是纯水,自来水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饮用自来水是补充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渠道之一。铁、锰等含量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还需一提的是,靠水龙头包裹口罩鉴别水质不仅不科学,而且口罩外漏在空气中还增加了二次污染的风险,为细菌滋生提供可能,反倒污染水质。温馨提示:自来水不是直饮水,不是纯净水,不是矿泉水。自来水必须烧开后再饮用。如您遇到供水疑难问题,请致电各水司客户服务热线,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供水服务。 文中内容来自: 1.人民融媒体,标题为:《专家:口罩过滤法不能用于检测自来水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