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公司委托带队【年味黔南】4日组团自驾 PART.1
正月初二:客人和我分别来自5个地方【成都】【达州】【渝北】【永川】【江津】早上9:00在第一站【綦江东服务区】集合,于10:00准时离开綦江东服务区12:30到达第二站遵义【龙山一加油站】,15:00到达目的地龙里,夜游【龙里水乡】
去往龙里水乡的路边(高速路旁)就能看到在悬崖峭壁之上镶嵌着一个非常大的金色的龙头,在 龙口 喷涌的水就像瀑布一样,十分的震撼。大家习惯叫它:龙吐水,算是 龙里 县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不需要门票。
这里依山傍水将 贵州 传统院落历史建筑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相得益彰,从设计到建设独具匠心。可以在那吃晚饭,吃完晚饭正好,水乡内的灯光全部亮起,夜景非常美
水上飞人
烟火表演
重回大明
民族风情快闪秀
锅庄狂欢2020年8月6日,中国首个5G旅游演艺剧院《龙乡水里·贵秀》正式落户黔南,《贵秀》演出班底是一支有着20余年丰富经验的文旅导演团队,剧目运用先进的创编理念,以现代舞美的表现手段,融入生命起源、地域风貌、历史传奇、民风民俗等具贵州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旨在成为一张代表贵州演艺市场的文化新名片。
PART.2
正月初三:吃过早餐,离开龙里途径岜(bia)沙苗寨终点肇兴侗寨
很多年前,曾经在国外的一个网站上看到一幅照片,几名黑衣男子背着枪,梳着发髻,穿着黑衣,一排站在山寨的前面,标题是“中国 最后的枪手部落”,地点是贵州 黔东南 的岜沙 ,那张照片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在今年的清明节,终于完成了贵州 的岜沙 之行,去寻访了这个闻名中外的神秘枪手部落。 岜(当地发音为bia)沙,苗语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沙 在月亮山麓,虽然说没有森林覆盖,却也是竹林和草木环绕,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面是梯田,一共有五个苗族的寨子,居住了2000多名苗族的村民。看很多文章说岜沙 都保留着原始的部落民俗,不过我觉得岜沙 人已经被同化了很多,除了那些山寨房屋保持完好之外,还有那些带有表演性质的陀枪、黑衣等形式上的东西都被保留着,很多风俗也在慢慢变化。
镰刀剃头 岜沙 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头部四周的头发剃光,顶部留有发髻,在岜沙 苗语中称为“户棍”,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它成为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 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连孩子都知道头上留的发髻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男人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不过我们见到的男人都包着头巾,只有参加表演的小孩子才能见到“户棍”。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bia)沙 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长征,岜沙 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后来有人研究,应该是秦汉时苗族迁徙到这里的。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族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肇兴侗寨 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居民6000多人,被称为"侗乡第一寨"。寨中房屋全部为干栏式吊脚楼,沿河而建,错落有致。寨内全部为陆姓侗族,以鼓楼分为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各旅店地址也以团的名字为主要坐标。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在此集会、社交、休闲,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都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PART.3
正月初四:吃过早餐,乘坐摆渡车前往【堂安侗寨】随后出【肇兴侗寨】途径【黎平翘街】终点【镇远古镇】 堂安属黎平县肇兴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其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据说已有700多年的建寨史。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侗寨目前保存完好的有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雄、纺车等建筑物。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此街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近1km,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在翘街上的一处商铺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出席了会议,现在,“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除了黎平会址外,翘街主要的历史遗存还有: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设县开始,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云贵高原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镇远的母亲河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形成一幅八卦图,故镇远又被称为八卦古镇。由首尾相接的三条街道构成,街道两边客栈、餐馆和店铺云集。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古镇西侧有新大桥,东侧的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称之为老大桥。登上古城边的石屏山,还可以俯瞰古城和舞阳河全景。古镇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夜景。
PART.4
正月初五,离开镇远去了那让我魂牵梦绕的叙永,住了一夜回到荣昌
我是蕭十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