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最后,刘瑜向记者引荐了刘秦,她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案例。”
两年前,刘秦曾在银行柜台上班,拿着年薪近10万的工资。现在,她是一位在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教课的花艺老师。
不同于其他人“被优化”,当时正逢银行下发通知,划定了几个部门,对有离职意向的员工进行统一的劳动赔偿。刘秦主动提出离职,拿到相应赔偿。那时她39岁,是母亲、妻子、女儿。
“空窗期”很难熬,经济压力大,最难的时候,给孩子买件一百多元的衣服都要用花呗分三期还。“每天睁眼闭眼,想的都是‘钱钱钱’。”刘瑜说,丈夫的收入也是几千元的工薪阶层,车贷没还完,两个孩子的开销也大。“父母看不下去,伸手帮了点,小家才喘了口气。”刘秦说,这笔钱迟早得给他们还上。
“我至今胆结石手术都没做呢。”刘秦说,现在开支吃紧,胆结石也不是大事,想等宽松点了再治。
刘秦原以为,凭借在银行16年的工作经验,找个金融行业的工作不成问题,但现实给了重重一击:各岗位不是有年龄限制,就是职务太低。
看着刘秦情绪低落,想到她平时喜欢花草,家人为她报名了花艺交流沙龙。正是在这次聚会上,刘秦忽然萌生了让爱好变成工作的想法。
由于以前纯属兴趣,刘秦便报名学习职业培训学校的花艺课程。有了一定基础后,她又前往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花了近一年时间学习花艺理念、手法和美学,总算能达到了上岗要求。
花艺师要么进入会展婚庆等行业,要么自己创业,这都不是刘秦希望的生活。这时,她76岁的母亲提出,去社区养老院教老年人花艺。
“课时费不高,但课后老人们有聚会、出游等需求,我就陪着一起出去采风插花,感受自然,帮老人们留下影片,让他们带回鲜花,我也有了收入,他们也高兴。”刘秦说,据她所知,同一批离职的同事里,也有去做咖啡师、育婴师的。
“多一个技能傍身总没错,还能根据自己兴趣去转型。”刘秦说,把兴趣融入工作,虽然收入可能没有以前稳定,但精神上却“富足”。
和刘秦类似,今年35岁的袁海洋,是一名中医康复理疗师。曾经他从事的是工程方面的项目预算,后因身体原因离职了。
“原本以为身体恢复后,能轻松找到一份和原来相当的工作,不料事与愿违。”从青春年少的意气风发,到四处求职的茫然惶恐,袁海洋感觉失去了人生方向,身心俱疲。
一次偶然机会,袁海洋得知大渡口区康立中医康复职业培训学校正在招收学员,经过一番考量,他决定试一试。
结业后,袁海洋经过一年的实习,正式成为偏瘫康复理疗师。
“失业不可怕,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每当看到卧床不起的患者,在我和同事的帮助下逐渐好转,甚至能够借助拐杖走路,帮助患者走出病痛折磨,觉得很有成就感。”袁海洋说,他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
关于“破局”,从“技术”层面来说,刘瑜认为,老龄化相关需求正在催生许多新的职业。对老人的服务和尊重,心态经过岁月历练的人最能沉下心来,已经切身感受到衰老的人最能体谅。中年人对老年人的服务产业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从精神层面来说,每个人都会经历35岁,这是生命中必须面对的一站;每个人都不会只停留在35岁,因为生活正一路向前。“顺境不惰,逆境不馁”是演员万茜对《逆行人生》的感慨,也是成功“破局”的他们,为开启新人生,逆光向前的总结。